韶關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創建為民 共建共享 | ||||||
時間:2020-05-14 18:14 | 來源:韶關日報 | 作者:韶關日報記者 袁少華 | 瀏覽次 | |||
|
||||||
冬日的韶城,綠樹紅花,處處繁忙的建設景象,讓人感受到一種春的生機在萌動。兩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的韶城,從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推動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,按照以人為本、共建共享的原則,腳踏實地、信心滿懷地向著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邁進。
實施惠民政策注重創建為民 創建文明城市,絕不僅是為了拿牌子,而是力求通過創建過程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讓市民生活更加美好。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在于檢查得多少分,也不是追求一塊牌子,而是應該注重創建的過程,注重創建為民,注重百姓認可。”市創文辦秘書組組長彭振談起了創文的話題。 據介紹,市委、市政府從推動韶關振興發展的戰略高度謀劃推進文明創建,明確了文明創建既是城市硬件的完善提升,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,今后文明創建工作要著力做好“城市提升、價值引領、城鄉聯動”三篇文章,注重打基礎、補短板、惠民生,推動城鄉面貌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大幅度的提升。 “創文就應該從百姓關心的問題入手,切實解決好市民工作、生活中的難題,讓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,提高市民幸福指數。”彭振說道。 近年來,我市出臺了一系列便民、利民、惠民、富民的政策,在就業、教育、社會保障、住房和出行等方面,給人民群眾帶來真真切切的實惠。 在就業方面,我市在鼓勵企業吸納下崗人員再就業、幫助下崗人員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、促進城鄉勞動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、降低企業負擔等諸多方面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促進就業。如2016年3月起,我市將失業保險費從2%降到1%,降低單位或個人繳費負擔,切實降低企業社保成本,助力企業發展;2015年我市推動成立青年創業協會,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,已經有61個創業團體實現創新創業,逾200人從中受益。 教育方面我市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,中職實行國家助學多項政策,重視“三殘”兒童,推廣“鄉村百校圖書工程”,貧困學生助學、山區教師崗位津貼等一系列政策。據統計,2015年,我市共發放各類助學金近4000萬元,近10萬學生受益。 相關事例和數據,舉不勝舉。這些惠民措施的落實,惠及萬千百姓和家庭,也拉近了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距離。 實施城市提升 建設宜居家園 城市內澇是我國許多城市的通病,我市市區的內澇現象也同樣十分嚴重。在解決了工業西大轉盤內澇問題后,我市再把G323線良村、芙蓉東路口、鶴沖村等8個內澇點列為我市重點項目工程。這個民生工程于2015年12月份開工,于今年12月9日全部完工。 “逢雨必澇成為歷史,水上威尼斯不再上演。”終于能擺脫水患的困擾,市民的興奮溢于言表。 由于我市山城的特殊地理環境,道路交通網絡運行不暢所帶來的出行難,也是市民頭痛的問題。整治交通節點,打通城市斷頭路,打造“放射線”、“內環”、“外環”,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道路網絡,這一項城市道路交通提升計劃也在實施中。 目前,交通節點整治工程已經展開,有的已經完成。 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的管理一直是創文的薄弱環節,占道經營、亂擺賣、亂停放、環境衛生差等亂象難以得到根治。10月20日,興隆市場和啟明北市場開始進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,預計在今年12月31日完工。其實,這只是我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序幕,按計劃,列入此次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的共有10個。 據悉,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將合理調整市場分區,優化平面布局,把農貿市場打造成舒適便捷、干凈衛生、規范有序的購物場所。“改造完成后,市場容貌將會有巨大的提升。市民愛在市場里面買菜了,外面占道經營、亂擺賣的現象就會少了,我們管理起來就沒有那么吃力了。”湞江區城管執法分局的一位執法員說道。 以上工程項目只是我市實施工程項目中的一部分,要說民生工程,景觀亮化提升工程、慢行系統、舊堤改造加固、解放路鋼結構斜拉索人行天橋……定讓你應接不暇。“我們的家園正越變越美,想不愛她都難。”有市民這樣說道。 為了完善基礎設施,打造宜居美麗家園,我市今年提出了《韶關市城市提升三年行動計劃》(2016-2018年),圍繞“優化城市布局、完善城市功能、改善城市生態、塑造城市特色、提升城市形象”五大任務,投入幾百億擬建設118個項目,涉及交通提升、城市功能提升、環境與景觀提升、新城建設、城市管理提升等五個方面,預計今年完成的就有23個項目。 這些工程的完工,將給韶關市區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,城市面貌將大為改觀,市民生活品質也將有較大提高。 |